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清理各类固废近900万吨
本报北京3月30日电 (记者寇江泽)记者从生态环境部3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:2021年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应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,对黄河干流中上游内蒙古、四川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5省区24个地级市约7.5万平方公里开展遥感识别,结合实地调查,确认问题点位497个。各地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约2400万元,清理各类固废882.6万吨。
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表示,今年将在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4省继续开展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,将对“信息填报不规范、虚假整改、重复倾倒”等突出问题,举一反三,并利用卫星遥感同步核实现场整改情况,对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工作中应付式整改、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处理,切实压实地方政府整治责任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有关决策部署,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
去年年底,生态环境部会同17个部门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实现“无废城市”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,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,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;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;“无废”理念得到广泛认同;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“一张网”,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。
此外,记者从发布会上还获悉:生态环境部将加强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。
任勇介绍,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角度看,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、环境持久性、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,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,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。
新污染物“新”在哪?任勇表示,“新”,一方面是相对于大家熟悉的,如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而言的;另一方面是新污染物种类繁多,可能还会持续增加,“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,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,可能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还会持续增加。”
“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类:一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,二是内分泌干扰物,三是抗生素,四是微塑料。”任勇说。
近年来,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,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,推动建立法规标准体系、加强源头准入管理、推动环境风险管控、积极参与全球化学品履约行动,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。 【编辑:吴涛】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太平洋时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